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总结-凯发备用

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总结-凯发备用

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总结

时间:2022-11-28 22:47
正文资讯

《中华上下五千年》

第十一篇 近代中国

第二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

林则徐虎门销烟让英国人恼羞成怒,终于向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。1840年6月,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40多艘战船、4500名英军来到广东,封锁珠江口,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此爆发。

网络配图

《人在炮台在,不离炮台半步》

林则徐毫不畏惧,修建炮台,增添大炮,督促水陆官军操,招募民间壮丁编为水勇,加强了军事防御。侵略军只能困海上,根本占不了便宜。他们只得转驶厦门,又受到福建总督邓廷桢的迎头痛击。英军不甘心失败,继续北上骚扰。由于清政府海防松弛,侵略军攻陷了定海,向北开到天津附近,直逼北京。

道光帝害怕了,竟下令将林则徐革职,充军新疆,并答应英军只要退回广州,就让直隶总督琦善作为钦差大臣去同他们谈判。

琦善到广州后,一味讨好洋人,拆除了广州的军事防备,裁减了大部分广东水师。1841年1月,双方正在谈判,英军突然攻陷了虎门外的炮台,并单方面宣布《穿鼻条约》,其中包括割让香港和赔款的条款。不久,英军攻占了香港。

道光帝认为,割地赔款超出了原来为谋求妥协而准备让步的限度,下诏把琦善革职,并对英宣战,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,调兵急赴广州抗英。

英军派出20多艘军舰、2000多名士兵,进攻虎门炮台。

镇守虎门的将士只有400人,提督关天培亲率清军抵抗,同部下发出了“人在炮台在,不离炮台半步”的庄严誓言,顽强应战。炮身因连续发炮而发红炸裂,他们就同英军展开了肉搏战,关天培壮烈捐躯,虎门炮台终于失守。

网络配图

《三元里抗英》

奕山见通往广州的门户被打开,这才慌了手脚。

他派出士兵捧着马桶出城迎战,说这样可以使英军的大炮失灵,自然是遭到了惨败。英军兵临广州城下,奕山被迫签订《广州停战协定》,以支付600万元“赎城费”并保证清军再抵抗的条件,保住了广州城。

与清政府消极抵抗相反的是,广州三元里一带的村民将从门前来骚扰的英军士兵团团包围,打死打伤英军数十人。三里是个有几百户居民的乡村,离广州城仅5里路。村庄周围陵起伏,阡陌纵横,有利于用兵布阵。当地的民众对武装而的洋人了解得很少,但他们知道这是一群豺狼,到处杀人放,奸杀掳掠。

英国政府并不满足于广州的战果。他们派璞鼎查替代懿,再次扩大侵华战争。侵略军北上攻陷厦门,再一次进犯定。定海总兵葛云飞、寿春总兵王锡朋,在武器装备落后、是以寡敌众的条件下,坚守了5个昼夜,最终全部牺牲。镇海、宁波也相继失陷。

消息传到北京,道光帝慌忙任命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,率兵赴浙江组织反攻。奕经对带兵一窍不通,他让人把老虎头丢进海水里,认为这样可以激怒龙王,掀翻英舰。1842年3月,奕经没有充分的准备,就全面发动反击,清军数战不利,只好撤回原地。

于是,道光帝又派盛京将军耆英为钦差大臣,前往杭州,向英军示意求和。

1842年6月,英国军舰进攻吴淞。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指挥吴淞炮台守军开炮还击,击沉击伤4艘英舰,最后和部下全部牺牲。

英军接着侵占上海,进犯江苏镇江。

6月,舰队开到了南京城外的江面上。这时,道光帝再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,不得不授耆英全权求和。在英军旗舰“康华丽”号上,耆英同璞鼎查签订了有13个条款的《南京条约》。

《历史档案馆》

中英《南京条约》

中英南京条约签约现场(网络配图)

《南京条约》主要内容有:割让香港,赔偿英国白银2100万两,开放广州、福州、厦门、宁波、上海为通商口岸,海关税率要同英国一起议定,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等。

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。丧权辱国的口子一发不可收拾,美国、法国接踵而至,于公元1844年强迫清政府同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,葡萄牙也在1849年强占了澳门。从此,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

  • 联系凯发备用
  • 公众号:徐拾记凯发备用官网
  • 微信:xincanshu
网站地图